跳到主要內容區

新聞報導

Alongside the shrimp ponds in Kaohsiung, Taiwan, two professors from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NSYSU) — Hung Chin-Chang from the Department of Oceanography and Huang Ing-Jer from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long with their research team invited the guests to try some lightly boiled shrimp. Holding the boiled shrimps with rich color and firm texture, the two professors beamed with confidence as they announced, “Our AI shrimps are farmed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y taste absolutely amazing!”
傳統養殖蝦塭,漁民必須看天吃飯,大雨容易改變蝦塭水質酸鹼,加上池深水濁無法目視水底飼料消耗度,最怕餵食過度讓殘餌污染水質,導致蝦群大量死亡,「一隻蝦浮上水面,池底恐怕已有上百隻死蝦了。」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教授洪慶章說。
全球硬碟機與儲存方案領導供應商希捷科技(Seagate)的最新研究報告《資料脈動:釋放人工智慧的潛能》指出,亞太地區導入人工智慧(AI)技術的步伐快速穩健,62%的台灣企業組織表示已開始於至少一個或多個部門採用AI,多數受訪的資深IT專業人員相信,導入AI應用將有助推升產量與營運表現。而如今,這股人工智慧風潮也吹進台灣的傳統養殖產業。
全球硬碟機與儲存方案供應商希捷科技的最新研究報告《資料脈動:釋放人工智慧的潛能》指出,亞太地區導入 AI 技術的步伐快速穩健,62% 的台灣企業組織表示已開始於至少一個或多個部門採用 AI,多數受訪的資深 IT 專業人員相信,導入 AI 應用將有助推升產量與營運表現。而如今,這股人工智慧風潮也吹進台灣的傳統養殖產業。
為解決台灣傳統養殖產業面臨的諸多挑戰,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教授洪慶章與資訊工程學系教授黃英哲跨域攜手成立智慧科技水產養殖團隊,透過高靈敏水下攝影系統、紅外線自動觀測、遠端自動投放飼料APP並導入AI,轉化漁民數十年寶貴養殖經驗,運用科技協助漁民智慧管理。
養殖業一向被視為是「看天吃飯」的傳統產業,現在有研究團隊進駐養蝦場,導入AI高科技技術,在池中設置水下攝影機就能觀察蝦群的數量、生命力和水質分析,選擇最適當的時間投入飼料。

AI技術這幾年蓬勃發展,其實現在AI運用的層面已經擴展到養殖業了,國立中山大學AI養殖團隊,將過去傳統的蝦池,現在變成了AI蝦池,可將蝦子養得又大又肥美,根據了解漁民養蝦最大的挑戰就是養殖池,混著水質,可是卻沒辦法直接用目視判斷池底的狀況,因此資工系團隊,將攝影機放入AI養殖池,觀察蝦子的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