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the main content block

How far apart are Technology, Science, and the Humanities?

中山大學資工系黃英哲教授受邀擔任「新北市106年『行動奇航‧酷點任務』資訊教育成果發表會」演講嘉賓,與我們談談「科技、科普、人文有多遠?」

 
圖片來源:譚家麟
 
作者:鄭安茹 2017-10-26 國立中山大學數位內容及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
 
       中山大學資工系黃英哲教授本月20日受邀擔任「新北市106年『行動奇航‧酷點任務』資訊教育成果發表會」演獎嘉賓,講題:科技、科普、人文有多遠?演講對象為新北市國小至高中職校長、教師,黃英哲教授由此講題分享自己這20多年來的教學經驗以及如何踏進科普教育,讓自己的學術專長以較為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予社會大眾,讓越來越多人感受到科技與我們的日常息息相關,它既實用,而且好好玩!

 

教授以「雲霄飛車」作為演講的開端,因為它將科技的力與美展現的淋漓盡致,它令人感到緊張、刺激、好玩,但是幼兒不宜,那該怎麼克服此難題呢?接著教授藉由一段影片讓我們恍然大悟,片中是一位暖心的爸爸為了讓年幼的女兒體驗搭乘雲霄飛車的刺激與快感所運用的小創意,爸爸用的道具再平常不過了,搭配自製音效,完全不需要任何成本,也可以讓他的女兒身歷其境,玩得不亦樂乎(影片網址連結:https://youtu.be/NGz8wk4EgMM)!而「科普教育」的意義也就在這,它不是展現科技有多深澳,而是將科技變得更親民些,並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暖心爸爸為女兒特製的雲霄飛車(畫面擷取)。

 

 

  那身為一位老師該如何發揮創意,激發各年齡層的學生對於科學學習的興趣呢?「我如果能夠讓學生覺得科學好好玩、很有用,提升他們對於物理、化學、數學的學習意願,那我不是對這方面(科普教育)就有貢獻了嗎?」這個念頭成了開啟教授踏入科普的契機。演講過程中,教授以較為貼近大眾生活的事物為例,如:從運動休閒方面談到(棒球)投手投出的變化球、足球員的曲線射球,從交通運輸方面提到飛機機翼、帆船風帆的構造原理,同時搭配生動且有趣的短片來解釋何謂「白努利定律(Bernoulli's principle)」,神奇的是,原本深奧難懂的定律似乎變得清楚明瞭許多,加上藉由舉例及短片的輔助不僅加深聽眾的印象更能夠快速與該定律作連結,出人意料,雖然於逆風中駕駛帆船較為困難,但行駛的速度卻快於順風中航行的帆船,可到風速的1.5倍!在此,教授將逆風比喻為逆境,並提醒道:面對逆境,我們更要樂觀面對、積極學習、保持一顆堅定的信心,因為這是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豐富、完美的過程。

於逆風中行駛的帆船。(網路圖片)

 

 

 「科技」被教授以更人性化、貼近生活的方式呈現,即為「科普」,這除了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外,同時也在培養他們主動去探索世界的興趣,相同的理念也被教授應用在校內專業知識的習得上,以時下年輕人流行的體感遊戲機-Wii作為課堂教材,學生親自拆解,探索Wii內部各項感測器及作用原理,藉由「做中學」來提升學生專業領域的廣度與深度。教授的教學著重於「引導」,從中訓練學生思考理解,進而培養歸納統整之能力,而不是僅單倚靠記憶力死背繁雜的數理公式及定理。

       

       最後,教授與我們分享十七世紀荷蘭著名畫家林布蘭‧范‧萊因(Rembrandt van Rijn)的知名畫作「加利利海的風暴(The Storm on the Sea of Galilee),1633」並引用《馬可福音》第六章-耶穌履海第48、50節:“48…門徒因風不順搖櫓甚苦。…50因為他們都看見了祂,且甚驚慌。耶穌連忙對他們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教授將人生所面臨到的難題比喻成像在逆風中行駛的一艘帆船,或許會感到無助與懼怕,然而只要我們方向明確且堅守信念去做,種種的挑戰都是最紮實的淬煉,它將使我們更為勇敢與茁壯。

林布蘭‧范‧萊因(Rembrandt van Rijn)的作品-

「加利利海的風暴(The Storm on the Sea of Galilee),1633」。(網路圖片)

 

 

       整場演講雖然僅短短的20分鐘,卻讓我們深深感受到教授對於教學以及科普教育的熱忱與用心,原來,看似不怎麼平易近人的科技,只需要賦予一些創意及巧思就會變成吸引人的科普知識,並結合人文素材融入教育,這不僅僅只是推廣科技,還可以豐富我們的人生!

 

 

活動花絮:

開幕典禮:百人搖動智慧手環集氣 黃英哲教授與機器人互動
黃英哲教授於展示攤位與學生互動交流

黃英哲教授(右2)與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劉文惠

   副司長(右3)、中山國中陳君武校長(右1)合影


記錄:譚家麟、鄭安茹 

Click Num: